1. 您的當前位置:首頁->中央省級媒體看安慶->正文

        六尺窄巷,寬在哪兒?

          因“讓他三尺又何妨”而成就的“六尺巷”,是安徽桐城的一張文化名片。

          這條六尺窄巷,位于桐城市中心,直來直去不過百米,沒有胡同那般蜿蜒深邃,也裝不下喧囂嘈雜的商鋪門面。青磚黛瓦碎石路,頭頂連天香樟樹,幾乎是它的全部。

          但這條浸潤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巷子,是被“和”字哲學充盈得最寬闊的街巷。它書寫了老祖宗禮讓和諧、親仁善鄰的哲學思想,記錄著中國人面對紛爭、反求諸己的人生智慧,已深深嵌入中國人的文化基因,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。

          甚至在今年全國兩會上,以“六尺巷”命名的一種調解方法,出現在最高人民法院的工作報告之中。

        圖片

        這是5月30日拍攝的六尺巷。新華社記者 陳諾 攝

          


          “從小聽到大的這個故事,是我們為人處事的規矩”

          “六尺巷”,有一段動人故事。

          《桐城縣志略》等史志書記載,清朝康熙年間,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張英在桐城的家人,與鄰居吳家發生宅基糾紛。張家人給張英寫信求助,張英收信后回詩一首:“一紙書來只為墻,讓他三尺又何妨。長城萬里今猶在,不見當年秦始皇?!?/p>

          張家人收信后豁然開朗,主動退讓三尺,吳家人深受感動,也退讓三尺。兩家各退三尺而成的“六尺巷”,從此美名遠揚,成為中國人面對紛爭、處理糾紛時的一種解題模板、標準答案。

          今天,行走在桐城市的大街小巷,隨處可見“六尺巷”的影子:街頭墻壁上,有六尺巷的漫畫;社區樓宇,是“讓他三尺又何妨”的詩句;翻開孩子們的書本,可見“六尺巷”的故事。

          一位市民說:“從小聽到大的這個故事,不知不覺成為我們為人處事的規矩?!?/p>

          

          “一方先讓一步,很多矛盾就能找到解決方案”

        圖片

        位于桐城市某社區的“六尺巷調解工作室”。新華社記者 陳諾 攝

          “六尺巷”的智慧,源于解決矛盾,也在矛盾解決中升華。

          張耘,張英的十二世孫,如今是桐城六尺巷社區的黨總支書記,從事社區工作20多年。祖先的處世智慧,幫助他做通不少矛盾糾紛。

          轄區內一家企業多年前破產,廠區年久失修,部分院墻垮塌,周邊居民占用廠區內少量土地。后來,該廠區轉讓給另一家企業,新企業和居民交涉所占土地,但居民拒絕返還。為此,矛盾始終得不到緩解。

          張耘邀來企業負責人和居民代表,聊起“祖上家事”。

          新企業負責人坦言:“六尺巷的故事讓我心生觸動,考慮到老百姓動遷不便等實際困難,我們決定對被占土地‘讓三尺’?!逼髽I隨后遇到空調外機安裝干擾居民生活等問題,得到周邊居民理解和“后讓”,企業順利開工。

          “一方先讓一步,很多矛盾就能找到解決方案?!睆堅耪f。

          2016年,桐城市人民法院根據“六尺巷”故事精髓,創新推出“六尺巷調解法”,以聽、辯、勸、借、讓、和“六步”調解群眾矛盾。

          “借用六尺巷的故事來調解矛盾,激活了當事人心里潛藏的‘禮讓’心態?!蓖┏强壮侨嗣穹ㄍネラL張誠說。

          目前,桐城市已建成300余個“六尺巷調解工作室”。短短兩年,全市矛盾糾紛減少25%,萬人成訟率下降16%;警情數和發案數逐年下降。

          

          “六尺巷”文化是打開“將心比心”的鑰匙

        圖片

        2022年11月,水嶺村村兩委及工作隊在彭莊村民組開展“村民說事會”。受訪對象提供

          “六尺巷”的智慧,不止于解決矛盾,在社會治理中也開花結果。

          桐城市黃甲鎮水嶺村,有一條兩公里長的斷頭路,幾代人不管不問,還因此鬧過矛盾,導致干群關系緊張。

          然而最近,這條路開工了,還有170多位村民捐款。原來,這是在村兩委“村民說事會”上說通的。

          黃甲鎮水嶺村黨總支書記章生權說,這條路涉及水源地保護、公益林乃至40多家茶園的利益,村干部仔細摸清底數,為每家每戶定制補償方案,會上給大家亮家底、掏心窩子。

          因工作做得到位,短短一個月,村民們不但接受了修路決定,一些人還主動提出菜地不要補償、茶園減少補償,村民說:“干部為我們想‘三尺’,我們也要回饋‘三尺’?!?/p>

          這樣“你讓三尺,我敬三尺”的“村民說事會”,就是拉上黨員干部、村民代表一起,有事敞開說、遇事多協商、大事齊心辦、成效眾人評。

          過去一年,桐城各地開了1000多場這樣的“說事會”,化解矛盾糾紛500余件,為群眾辦實事近300件,“六尺巷”文化是打開“將心比心”的鑰匙。

          現在,“六尺巷”已經從法院的“調解法”,成為桐城市社會治理各領域的“工作法”?!霸诨鶎又卫矸椒矫婷婀ぷ髦?,融入‘六尺巷’禮讓和諧的精神特質?!蓖┏鞘惺虚L劉存磊說,以文化人、潤物無聲,凈化了風氣,推動了發展。

          

          “一個吵架一定贏的方法”

          六尺巷子,連通著中華民族的歷史,滋潤著炎黃子孫的心靈。

          這條窄巷,每年吸引著全國各地超過50萬名游客前來參觀。有人夸它“長”,歷史悠久,寄托著深遠的思考;有人夸它“寬”,寬和街坊、鄰里,裝得下紛爭、化得了私心。

          兩千多年前的《論語》說:“禮之用,和為貴?!薄傲呦铩?,正是中華民族“以和為貴”的精神延續。

          從小處說,“六尺巷”里的智慧,教會我們如何處事立身。面對社會利益分化、價值多元、觀念多樣,鍵盤俠、路怒癥,種種喧鬧背后的戾氣,需要人們在心里開一條巷子,多些容人、容事、容言的雅量?!傲呦铩崩锏摹昂汀薄白尅本?,能幫助我們凝聚共識,尋求最大“公約數”。

          往大里說,“六尺巷”里的智慧,包含著解決紛爭的“中國方案”?!坝H仁善鄰,國之寶也”“志同道合是伙伴,求同存異也是伙伴”。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,“六尺巷”為處理越發復雜的國際關系,提供了中國的視角和方案。

          近年來,自帶流量的“六尺巷”,走出安徽,走向更廣闊天地。今年全國兩會期間,“六尺巷調解法”現身最高法報告?!傲呦铩钡木?,在湖北、廣西、山東等地基層政法部門,被應用于解紛實踐。

          在互聯網上,“六尺巷”已成高頻熱詞。有網友贊它內含“海納百川、有容乃大的開闊胸襟”,有網友稱它有“贈人玫瑰、手有余香的處世情懷”,還有網友以它自勉:“心寬不怕巷子窄,行善禮讓福自來”,更有智慧的網友稱,“讓三尺”是“一個吵架一定贏的方法”……

          悠遠的歷史文化中,蘊藏著無窮智慧。當發展的“天際線”不斷刷新,謙和的中國人,善于從歷史中發現智慧光芒,善于在實踐中總結提升,串聯起一個民族寬厚的“精神線”,開出“楓橋經驗”“六尺巷工作法”“冬不拉調解法”等具有時代特點的智慧花朵。

          從“六尺巷”這樣的優秀傳統文化中傳承智慧,努力創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,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,這是我們的自信之源、力量之源,也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。(記者:劉菁、陳諾)


        ()

        手机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,东京热TOKYO综合久久精品,亚洲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